如何提高倉儲效率和降低倉儲成本
發布時間:2021-10-13 11:41:33
1 物流倉儲管理效率與成本的相關概念
1) 倉儲空間設計。物流倉儲的空間是固定的, 但其空間設計的優劣則直接影響著倉儲的數量與倉儲的安全性。首先物流系統在進行倉儲定位時, 會根據其運輸與配送要求進行科學設計, 每一個區域配送點都會設置相應的倉儲點作為中轉站。所以倉儲的空間設計, 一方面是指倉儲的選址空間, 另一方面還包括倉儲設施布置與倉儲內部空間各功能的分配與設計。在這方面需要涉及到供應鏈管理與科學布局, 建筑設計與相關設備設施等學科知識。2) 庫存管理。物流倉儲中, 對于庫存的管理是倉庫管理與經營的基礎。不同的倉儲系統設計也就決定了倉儲管理的模式。在進行庫存管理的過程中, 重點是根據前端物流反饋回來的信息進行庫存增減, 轉運, 并根據自己的現在庫存進行分析, 進而制訂出最合理的庫存量。由于庫存管理處于供應鏈的末端, 所以庫存管理需要的是前端信息反饋的及時性與執行的落實力度。3) 倉儲作業操作流程的科學性。倉儲作業操作流程涉及到了入倉操作, 出倉操作, 以及對庫存的盤點與清理, 對倉儲的賬務管理。由于傳統物流的不斷發展與壯大, 倉儲作業的操作流程已經與整個供應鏈聯網。而信息化管理的力度也讓倉儲作業的操作流程更為簡明流暢, 如利用專業的倉儲管理軟件進行信息化集成, 對當下倉儲的物料名稱, 種類, 庫存量, 進出倉操作盤貨動態等。當然, 對倉儲設施設備的升級換代, 對倉儲空間與設備的維護, 對倉儲空間的標識管理, 安全管理都包括在倉儲作業操作流程中。
2 影響倉儲效率與倉儲成本的因素
2.1 數據管理方面
在信息化的倉儲管理之下, 可以通過這些指標來判斷倉儲管理狀態:庫存數量準確率、庫存狀態準確率、進出庫準確性、盤點計劃總完成率、表制作是否準確、進出倉能力、報報表遞交是否及時、裝卸速度、輸單準確率和輸單及時率、備貨和分揀效率和準確率等。所有的指標中庫存準確率是關鍵指標, 是所有倉儲指標中決定倉儲管理成敗的核心。可以說, 以上數據可以直接通過信息系統查到, 因為所有的倉儲管理都是立足于這些數據進行調整與管控的, 所以提高此類數據的真實性與動態性是提升倉儲效率與降低倉儲成本的前提。
2.2 倉儲作業操作方面
對于當下的物流公司來說, 在倉儲作業操作中還存在著不足。如在信息傳遞上的滯后容易導致倉庫在出入庫的延誤與銜接不暢。常見的有送貨司機在倉庫外排隊無法及時入庫出庫等。而裝卸方面的流程不合理也容易造成時間延誤, 操作不當, 組織不合理。倉儲操作機械化程度低, 裝卸效率低, 人員組織能力不強, 造成工作交替等待, 工作進展慢, 甚至由于操作不專業造成貨物損壞等等。這些都反映出了當下我國物流在倉儲管理上不重視技術更新, 不重視設備升級, 不注重專業提升的短板。依然把倉庫單純視作貨物儲存點, 依賴廉價勞動力這些傳統觀念都會進一步拖慢倉儲作業操作的效率提升速度。
2.3 倉儲信息化管理方面
目前我國在倉儲信息化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物料代碼未統一, 各倉儲間標準化流程未統一, 操作不統一, 科目不統一, 信息交流不暢, 甚至物料條形碼都未統一。同一供應鏈下的信息化系統在同步升級上滯后, 造成信息系統不兼容, 無法達成交流共享。在整個物流工程的投資比重上來看, 倉儲信息化的投資仍然偏低。企業對于物流工程的滿意度亟待提升, 倉儲錯誤率, 庫存成本居高不下。更為嚴峻的是, 由于倉儲人員的素質偏低, 企業不愿意花過多成本投入到倉儲管理中來信息專業人才急缺, 專業技術操作人員少。由于工資待遇問題, 人員工作積極性低, 對企業的忠誠度低, 員工流失率高。工作作業量與人員分工不科學, 協作與激勵制度尚缺, 隱性成本損失居高不下。同時, 在倉儲信息化的過程中, 需要審核簽發的單據內容種類非常多, 工作繁雜瑣碎, 倉儲人員工作量大, 庫存盤點難度大, 對于倉儲作業專業性要求高。而人員素質的低下, 對于電腦應用能力的不足都導致了倉儲效率與倉儲成本的上升。
3 如何提高倉儲效率和降低倉儲成本
1) 機械化與信息化是必經之路。物流工程管理中, 倉儲效率與倉儲成本的降低必須通過機械化與信息化才能得以實現。特別是在現代倉儲管理中, 使用儲運作業自動化將極大地提高倉儲效率。如進行集裝化管理, 對庫房進行自動化管理。應用高新科技中的射頻技術, 條形碼掃描技術進行倉儲數據錄入與查詢。使用效率更高的專業機械進行倉儲搬運與管理, 利用全方位攝像頭, 電子化調度進行倉儲管理, 配合相關的倉儲安全預警系統, 溫濕度動態監控系統, 庫存量自動預警系統及無死角的通訊系統進行管理, 才能全面提升倉儲效率。機械化與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減少人工出錯率, 降低倉儲風險, 提高倉儲監督與跟蹤力度, 進而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2) 升級與改革是重點管理內容從整體來說, 倉儲管理是一個龐大而繁雜的系統性工程。作為企業的子系統, 要想做好倉儲管理, 立足于企業層面進行倉儲升級與改革是關鍵。一方面, 應對企業下的供應鏈進行整體性優化與標準化統一操作在總體協調與轉化的基礎上, 先進行倉儲基礎功能的投入建設與升級再進行供應鏈中各環節各系統間的銜接與優化。最后進行整個供應鏈的全面信息化, 提供補給系統, 配合自動存貨系統, 按管理層級設置信息化管理權限與數據備份。同時從企業管理層入手, 把倉儲管理視作企業的重要支持, 從管理上為倉儲管理人員提供進修渠道, 提供職業進階空間, 進行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 鼓勵員工進行崗位優化與合理化建議申請。把倉儲成本與員工的績效掛鉤, 最終全面推進倉儲系統的升級與改革。3) 日常工作與增值服務。在倉儲管理的日常工作中, 員工一個數據的出錯都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倉儲數據庫。所以對于負責倉儲的計算機傳輸單員要進行重點崗位培訓, 對于各單據的審核與簽發都要設立相應的管理互查。工作中要求當日單據必須當日結清, 系統數據應設立隔離區, 倉儲數據庫的維護與管理應由專業人才擔當。而在增值服務則是指倉儲管理中利用倉儲自身特點進行配送與加工, 擴大倉儲業務范圍, 如包裝、貼標簽等。倉儲業的增值服務越多, 企業的倉儲成本就越低, 企業的發展也就越好。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 在進行企業倉儲效率管理與成本管理時, 應以企業實際情況為基礎, 從技術層面、管理層面與人員層面進行切入, 進而達到有的放矢, 穩步推進的目的, 最終提高倉儲管理效率, 提升企業經濟效益。